撰文—羅健宏、攝影—張國耀

是什麼樣的展覽,可以從2012年開展後持續受到日本各地邀請,並且在6年巡迴期間內吸引超過90萬人到場支持?正解即是目前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的「篠山紀信 寫真力」攝影展。有別於8年前在北美館的「東京廣角」以篠山紀信攝影生涯中的各種主題做分界,這次展出的113幅作品皆為人像攝影,篠山紀信希望用這些影像喚起臺日對於時代的共同感受。

結束現場導覽回到飯店接受專訪,77歲的篠山紀信看來依舊神采奕奕。對於寫真力首度移師海外,他説非常好奇臺灣民眾的反應,也對展覽可能衝破百萬人次充滿期待。透過這些作品,篠山紀信希望激發人們對於時代的聯想,他主張「任何東西都跟時代有所關聯」拍攝它們的照片也反映這些人事物存在的時空。篠山紀信補充,在所有被拍攝的對象中,人最具有力量,特別是名人,「好比有名的歌手、面對他的照片,你會想起當時喜歡的歌、自己正在準備考試,會勾起你對時代的回憶。」而當這些照片跳出傳統美術館的陳列方式,放大變成空間的一部分,便形成新的體驗形式,強調「這是只有真正來到現場,沈浸在展場中才能體悟到的一種體驗。」

以此為核心,113件攝影作品依照類型分散在特展的5個展區。從入口進入第一個名為「GOD」的展間,展示作家三島由紀夫和歌手美空雲雀等已經逝去的名人們;第二個「STAR」是日本體壇和演藝圈的人士;「SPECTACLE」捕捉日本歌舞伎演員們在舞臺上的華麗身影、「BODY」聚焦於肉體,有相撲選手、芭蕾舞者和女性胴體;最後展區「ACCIDENT」則是311大地震後的倖存者。篠山紀信説,這組照片有別於前面所有作品,拍攝時不像拍攝名人會給予許多指導,「事實上在現場也沒辦法說出任何要求,唯一有做的,就是請他們站在相機前面看著鏡頭。」他覺得與其說是他拍的,倒不如說是相機捕捉到倖存者當下的複雜心理狀態,「這就是寫真力!」

無論拍攝什麼主題或對象,篠山紀信說自己總是懷抱著感激的心態去面對被攝者。透過釋放善意,讓他們的心房可以自然打開,在鏡頭前面做出自然的動作,「我們之間沒有任何不好的印象或心態,我在拍攝過程中也不會有任何惡意,想要將對方拍得比較不好。」他也牢記每次拍攝工作,從1977年與山口百惠在富士山山中湖的拍攝,到2011年4度前往東北紀錄災後的過程,與被攝者互動的經歷仿若歷歷在目。

從1960年代投入攝影至今,篠山紀信拍攝過各式各樣的人物。隨著攝影技術的革新,按下快門的機器從大型的4x5相機,到能捕捉千分之一秒的數位相機。回顧這段歷程,表示2000年的數位化對自己而言的變化最大,「現在拍了就可以馬上看到、並且發送到世界各地,照片也可以透過電腦做各種加工或修正編輯。」這些技術的革新讓他能嘗試更新的主題,自己也不斷追求新技術,並從中發掘可能性。笑說回頭看早年以底片拍攝的工作狀態,更像是職人在製作工藝品,現在將近99%的攝影工作都已數位化,訕訕地說這些器材超級花錢。

邊聽著篠山紀信對攝影技術的關懷,卻意外發現本人不像時下大眾有自拍的習慣,笑稱「我手太短了、而且會抖,也沒有人會為了這個花錢買我的自拍照,」還一邊示範拿著手機拍照發抖的窘迫模樣,儘管如此,我們在採訪過程中捕捉到許多有趣的表情,讓我們對這次的訪談回味再三。而拒絕將鏡頭轉向自己的篠山紀信,從未停止為大眾紀錄時代的初心,問起他現在最想拍什麼,他逗趣的回答「時代會告訴我該拍什麼!」


 

篠山紀信展 寫真力

展出資訊:
2018年6月23日~9月2日
松山文創園區5號倉庫

購票網站:
goo.gl/DP2fLH